本栏推荐

快讯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科技圈快讯 > Windows >

中国自主研发浏览器内核为何未能实现?真相揭秘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8日 07:00:26 Windows 人已围观

简介国产浏览器红芯因“过度国产化”宣传引发关注,成为舆论焦点。该浏览器虽基于Chrome内核,但却虚假声称其内核为自主开发,这种做法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危机。...

近期,国产自主浏览器红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其“过度国产化”的夸大宣传成为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尽管该浏览器基于Chrome内核,却声称其内核为自主研发,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

红芯事件也让人再度思考:为何中国缺乏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对此,360PC浏览器事业部总经理梁志辉作出了分析,归结为两个主要因素:

1、错失了HTML4标准制定的最佳时机

浏览器的核心在于依赖公开的开放标准,而中国企业的短板在于未能把握住HTML4标准制定的关键时刻,类似于通信行业的2G和3G标准。因此,推动相关产品的开发必须遵循既有的标准和技术。

2、研发成本过高

目前,全球只有谷歌、微软、苹果及火狐等大型企业真正能自主开发和维护浏览器内核,因为这要求极高的资源和资金投入,通常其他公司难以承担。形象地说,浏览器的代码量接近2400万行,项目规模逼近一个操作系统。

拿市场占有率最高的Chrome为例,Google在高峰时期曾调动超过1000名硅谷程序员投入Chromium内核的开发,从2008年至今,历时10年。按湾区程序员年薪25万美元计算,单年研发薪资近3亿美金,10年的投入便是30亿美金。

因此,国产厂商是否真的有能力投入30亿美金进行自主研发内核,并额外花费上百亿推广自主浏览器呢?

当然,红芯使用Chrome内核本身并无问题,毕竟Chromium是一个开源项目,且由社区推动。然而,过度国产化的宣传显然不妥,这是否在低估国人的智商呢?

综上所述,中国缺乏自主浏览器内核不仅因标准方面的劣势,更多是由于这一领域需要巨额的投入,而短期内收益并不明显,因此大多数公司选择使用开源Chromium内核。

Tags: Windows操作系统  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