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阿里巴巴 >
余额宝缴纳“保护费”,受损的其实是银行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8日 10:41:03 阿里巴巴 人已围观
简介余额宝的收益上升与中小银行面临的资金紧张形成对比。若余额宝出现挤兑,依赖阿里巴巴和天弘基金的支持,而真正受损的将是存款于中小银行的消费者。当危机来临,中小银行的客...
余额宝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上升,而中小银行面临的资金紧张问题则难以避免。如果余额宝遭遇挤兑,背后有阿里巴巴这个强大的支持与天弘基金的声誉。那么在危机真正到来时,损失最大的将是那些存款在银行的人,而不是天弘基金或支付宝。最受影响的,将是中小银行。
央行对于余额宝及类似货币基金的存款准备金要求似乎已经成定局。正如我之前所预测的,存款准备金是由接受余额宝存款的银行承担,而非货币基金公司。如果这一政策得以实施,那么就意味着央行此前不要求货币基金交存款准备金的选择是错误的。如果不是余额宝类存款的规模足够庞大,这一做法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与许多人的看法不同,我认为
危机归属
让余额宝类货币基金缴存准备金,究竟是谁的危机?我认为这并非是余额宝类货币基金的危机,否则为何不让货币基金交存款准备金。而是银行的危机,如果不是让银行承担存款准备金的责任,又何必执行这样的政策?这个问题我已反复论证过。
曾经有大量报道指出国有银行对于余额宝协议存款的抵触,这几乎是无稽之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是同业存款的拆出方,而非拆入方。去年6月的资金紧缺危机,部分原因也是由于这四大行减少了拆出资金。
在资金紧张发生后,央行曾呼吁国有银行拆出资金以维持市场稳定,那么谁是“第二央行”?显然就是这四大行。随后的确,四大行纷纷发表声明以稳定市场并拆出资金,在央行注入流动性以及四大行的资金支持下,资金紧缺现象得到缓解。
天弘基金的操盘手王登峰曾告诉我,尽管一些国有银行拒绝接收余额宝存款,但他们依然将四大国有银行视为最高信用等级的潜在客户。这样的“国有银行无情虐我,我依然珍惜初恋般的感情”确实值得赞美。
到底是谁接收余额宝类货币基金的存款呢?显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商行,也就是中小银行。
因此,一旦让存储于中小银行的“宝”类产品上缴存款准备金,目前余额宝类货币基金的存款总额约为1万亿元,即便按照15%的准备金率计算,也会立即冻结1500亿元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