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阿里巴巴 >
ofo获54.8亿元融资:阿里与腾讯悄然较量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3日 13:17:51 阿里巴巴 人已围观
简介互联网公司融资轮次逐渐复杂化,从最初的A、B、C、D演变为A1、A2、A3、A4,现已进入新的标记阶段。近日,ofo小黄车成功完成E2-1轮融资,获得8.66亿美元(约54.8亿元人民币),进一步体...
互联网公司融资的过程从最初的A、B、C、D轮,逐渐演变为A1、A2、A3、A4,现在又在向更复杂的标识演进。今天上午,ofo小黄车宣布完成的E2-1轮融资金额高达8.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8亿元),这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
去年6月至7月,摩拜与ofo分别宣布完成E轮融资,金额为6亿美元和7亿美元,之后这两家公司掀起了一场融资大战。然而,随后的半年时间里,两者再没有新的资金到位,反而是哈罗单车,在与永安低碳合并后,得到了阿里和复星的支持,持续活跃于二线城市。
在这一段时间内,多个中小型共享单车平台相继退出市场,摩拜与ofo的合并传闻也甚嚣尘上,而ofo与滴滴的关系波动不定,行业的发展形势扑朔迷离,让人难以捉摸。
前景暗示:ofo与摩拜逐渐分道扬镳
戴威打破了“烧钱行业第一第二必合并”的传统观念。
在经历了大约半年的传闻后,摩拜与ofo的“绯闻”或将宣告结束。ofo的融资成就进一步证实了戴威对于合并的坚决反对,尽管之前双方几乎所有的相关利益方都在积极推动合并。
不选择合并,烧钱的局面便无休止。摩拜与ofo每个月推出的免费骑行和一元月卡活动,让业内人士估算,几乎“每个月都可能亏损一至两个亿”,这对平台本身及其投资者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重担。
在融资规模接近、市场份额相似的情况下,合并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这在投资者看来也是如此。例如,ofo的天使投资人朱啸虎在“第三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改变了此前反对合并的立场,直言“只有两家公司合并才能实现盈利”。
然而,戴威持有不同的看法。这位北大校友更希望保持独立,他在另一次论坛上回应朱啸虎称:“我认为资本也应理解创业者的理想与决心。”
资金链的压力日益增加。近期外界对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诸多猜测,但最直观的变化是,1元的月卡已纷纷被20元的月卡取代,若没有新的资金注入,烧钱模式难以持久。
此次ofo融资或许彻底打乱了既定计划,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摩拜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外,其余全是新加入的股东,这不禁让人思考,老股东对此有何看法?
暗潮涌动:滴滴与阿里的博弈
“本轮融资采用股权与债权并行的方式。ofo小黄车在共享单车领域开创了资产盘活的先例,将在众多投资者的支持下独立发展。”
这句话是本次融资公告中最具分量的一句,印证了此前流传的两个信息:首先,ofo确实为了获得阿里的支持而抵押了车辆,其次,阿里的投资意向明确,并对滴滴和ofo进行双重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