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推荐

相关阅读

快讯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科技圈快讯 > 好文 >

中国“复眼”启动建设,能观测 1.5 亿公里刷新雷达探测距离纪录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0日 07:21:05 好文 人已围观

简介北京理工大学将牵头在重庆研制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预期作用距离达 1.5 亿公里,该项目属世界首例。...

据新华视点微信公号 7 月 9 日消息,记者日前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得知,北京理工大学将挑头在重庆研发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该项目预计作用距离可达 1.5 亿公里。

这也是世界上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表示:分布式雷达项目的建设,将填补国内该领域的能力空白,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国家需求,并应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领域的研究。

据了解,此项目是“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的二期工程。位于重庆的一期项目为“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

“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规划建设,将对近地/主带小行星、月球、金星、火星、木星等进行高分辨率观测。

为何被称作“中国复眼”?

大家都知道,中国天眼 FAST 是一个“大天线”,而此次建设的分布式雷达,由 20 多部小天线构成,每部天线孔径在 25 米至 30 米之间,就如同昆虫的复眼,所以也被称为“中国复眼”

在功能上,它与天眼有所不同,天眼是射电天文望远镜,主要接收星体发出的信号,本身并不发射电磁波。

但由于小行星本身不会发射电磁波,所以用射电天文望远镜是看不到的,必须主动发射电磁波才能发现小行星。

而分布式雷达,可以自己发射电磁波探测小行星,并接收回波,也就是说它能够主动地去发现。

Tags: 天文航天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