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科技圈快讯 > 人物 >
:年薪高达 2.33 亿,他将掌控 5 家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30日 14:19:46 人物 人已围观
简介常兆华曾是美国上市公司副总裁,出行有司机豪车接送,演讲有人专程乘机赶来并排队握手。回国创业初,他落差感很大。...
“曾经我在美国的时候是上市公司副总裁,出门有司机开着加长豪华轿车接送,还有人专门坐飞机赶去听我的演讲,排着队等跟我握手。”
在回国创业之初,常兆华的心里有很大落差,当时的上海浦东张江还是一片荒凉的庄稼地,“连一个红绿灯都没有,甚至连一家餐厅都找不到”。
在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厂房里,常兆华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开始创业,这也是微创医疗诞生的地方。
如今,他创办的微创医疗已经成为了知名的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并且“孵化”出了多家上市子公司。在一份国内科技公司高管薪资排行榜上,常兆华以年薪 2.33 亿元“独占鳌头”,成为医疗领域高管中的佼佼者。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至今,常兆华在医疗器械领域已经耕耘了二十多年。
然而,已经年过花甲的常兆华,在医疗领域扩张的野心依然没有停止。本月,随着微创脑科学有限公司(简称“微创脑科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微创医疗拆分“再下一城”,常兆华的版图也进一步扩大,即将拥有五家上市公司。
不过,由于医疗类企业整体估值走低,微创脑科学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微创医疗对标“美敦力”的故事,未来能否继续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常兆华的资本运作之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兆华前往美国留学,在纽约州立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和导师在纽约北部的一个农场开始创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带领公司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1998 年,怀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常兆华回到了当时百废待兴的上海浦东张江,仅凭一张办公桌就开启了创业之路。
那时,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还非常落后,基本停留在“手术刀加止血钳”的阶段,只有少数医院和医生能够进行微创伤手术,而且所用器材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
回国之初,面对浦东张江巨大的工作环境落差,常兆华没有选择逃避;面对高端医疗产业发展的缓慢,他也没有减少对微创的信心。
从最初的球囊导管起步,到后来的冠脉支架,如今微创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耗材细分领域……常兆华带领微创推出了一系列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有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 6 秒就有一个微创的产品被用于救治患者生命,或改善其生活质量,或帮助其孕育新生命。
2010 年,微创医疗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一时风光无限。或许那时的常兆华也没有想到,微创医疗有一天会陷入亏损的困境。
随着“摊子”越铺越大,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微创医疗的多元化业务,看似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风险对冲体系,但由于多个业务不够成熟,甚至没有商业化的产品,难以给微创医疗提供业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