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手机快讯 > 三星 >
深入剖析苹果A7芯片中的晶体管设计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1日 17:08:10 三星 人已围观
简介苹果的A7处理器在技术上先进,并且是工程设计的杰作。其采用三星28nm低功耗工艺,以及前栅极、高K金属栅极技术,具备九个铜金属层和低K电介质,顶部则使用铝金属材料。这些创新使...
苹果的A7处理器不仅在技术上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同时也是工程设计的杰出代表。它基于三星28nm低功耗(LP)、前栅极(Gate First)、高K金属栅极(HKMG)制造工艺,拥有九层铜金属和低K电介质,加上一个铝金属层,前栅极晶体管结构则依托于通用平台技术(Common Platform Technology),这一联盟由IBM、GlobalFoundries与三星共同组成。
ChipWorks今天发布文章,分析了A7的前道工序(FEOL)晶体管结构,并将其与苹果及其他厂家所生产的芯片进行了比较。有兴趣了解半导体晶体管技术的朋友不妨浏览一下。
2010年9月发布的苹果A4采用了三星的45nm多晶硅晶体管工艺,结合了180nm接触栅极间隔,其NMOS(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结构大致相同,主要在于多晶硅栅极以及源极-汲极硅化物材料的选择。
2011年3月的A5则转向了32nm HKMG工艺(依然由三星提供),包括10个金属层,前栅极,接触栅极间隔缩短至130nm,并且PMOS晶体管的通道中首次引入了硅锗(SiGe),同时NMOS与PMOS也各自采用了独立的功函数金属。
硅锗通道有效提升了PMOS的空穴漂移率,这也是晶体管功函数的一部分。
2012年9月的A6继续沿用了上述的制造工艺。
45nm A4 MOS
A7是苹果的首款28nm工艺处理器,设计上与32nm相似,接触栅极间隔进一步缩短至120nm,PMOS和NMOS晶体管因其结构差异被明显区分开来。
NMOS晶体管使用了NMOS功函数金属栅极,沉积在高K栅极电介质之上,这种电介质由二氧化铪和一层轻薄的二氧化硅构成。由于多晶硅栅极是在HKMG栅极堆栈之后形成的,因此它同样符合前栅极技术的定义。
28nm A7 NMOS
PMOS晶体管的显著特征在于其栅极下方的硅锗通道,以及沉淀在高K电介质堆栈上的独立PMOS功函数金属。NMOS金属栅极位于PMOS金属栅极之上,这进一步表明PMOS晶体管是首先构建的。
28nm A7 PMOS
NMOS金属栅极在电气性能上对PMOS晶体管没有影响,但是Kabini在多晶硅沉积阶段提供了一个保护层,以保护PMOS金属栅极。
PMOS与NMOS晶体管的侧墙间隙壁结构(SWS)形态相似,且两者都覆盖了相同的接触蚀刻终止层(CESL)。
因需使用两种不同功函数的金属栅极,这使得HKMG技术面临较大挑战,难度远超在多晶硅上的实现。
三星的前栅极PMOS硅锗通道技术也被其他联盟成员所采用,例如GlobalFoundries的AMD 32nm处理器和IBM的Power7+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