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微软 >
Surface RT的名称是否存在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09:34:08 微软 人已围观
简介微软将Surface RT更名为“Surface”,引发了对Surface和Surface Pro之间区别的讨论。这个新名称是否能反映Windows RT与Windows系统之间的不同仍待观察。此举引发用户对产品定位和功能差异的关注...
微软终于对Surface RT进行了重新命名,现在称之为“Surface”。然而,消费者可以轻易辨析出“Surface”和Surface Pro之间的不同吗?或者,凭借这一名称,能否厘清Windows RT与Windows的差异?
如果无法做到,那么“Surface”依旧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名称吗?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事实是,Windows RT本身的名称已足够让人感到迷惑。我相信至今仍然有人对Windows RT和Windows的关系感到不解。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疑问?”一个产品为何会引发如此众多的疑问?不应该让用户费脑筋,而是应该直接提供让他们只能掏钱的产品,这样就足够了。
更糟糕的是,即使Surface RT被更名为Surface,依然是一款运行Windows RT系统的设备,无论是广告还是技术规格。显然,关于“为什么”的疑问仍将成堆出现。
因此,Surface RT的问题远不止于名称的更改。
Surface远不止是“为什么”的考量
在微软的眼中,Surface RT是针对普通消费者推出的电子产品,目的是与iPad及其他Android平板竞争。它并不是专为专业人士设计的工具,因此也不能与Surface Pro相提并论。
尽管如此,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OneNote等微软的办公软件,加上便利的多任务处理,成为了用户选择Surface RT的理由。
归根结底,微软的强项并不在于“消费市场”,而是在“企业市场”。从微软的财报可见,其最盈利的业务并非Windows部门或云服务部门,而是为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Microsoft Business部门。
Office办公套件之间的协同效应极为强大,形成了一个难以脱离的生态系统——尤其当用户体验到Word文档可以在OneNote中编辑并保存,还可备份到SkyDrive,并同步至Windows Phone手机时,那种便捷感难以忘怀。
微软不应将Surface的广告重心放在配件键盘上。配备Office办公套件的Surface RT本应成为职场人士的必备工具。
微软存在贪婪的问题
如今常提到“互联网模式”,通过免费硬件来收费软件;而昨天苹果展示了新策略,即提供免费软件,通过硬件或云服务盈利。然而,微软的软硬件产品价格依旧不菲。
当想到微软所有产品均需付费时,与之对比的Google和苹果提供免费的Google Drive和iWorks,普通消费者会作何选择?
硬件可以不依赖盈利,软件与服务可以来进行补贴;软件与服务也可以不作为盈利来源,而由硬件来补贴。一方的亏损,对另一方形成附加价值。
微软可以向任天堂学习,利用Office等杀手级应用吸引消费者,并通过专门优化的硬件来增强软件体验,这样就能从软硬件两方面获利,同时消费者也不会有意见,正如任天堂的忠实粉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