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科技圈快讯 > 最新 >
人类是否能被驯化?历史上经历过两次重大改变才形成今天的样貌。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1日 06:29:35 最新 人已围观
简介今天,人类与众多家养动物共同生活,这些动物被视为经过驯化的伙伴。驯化使它们能够与人类和谐相处。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人类是否也会经历驯化的过程?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
当今,人类和多种家养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我们通常将这些动物称为经过人类驯化的生物,只有经过驯化的动物能够与我们和谐相处。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人类是否也会被驯化?
实际上,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现代人类在历史上至少经历过两次驯化事件,而这一过程至今仍在继续。
哪些动物更容易被驯化呢?
驯化是指通过选择性繁殖,筛选出特定动物或植物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变得对驯化者有益。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里德·戴蒙德在书中总结了动物易驯化的六个标准:
第一,饮食不挑剔的动物!在驯化其他动物时,我们通常无法提供它们最需的食物,只有那些愿意接受人类残余食物的动物才可能被驯化。
第二,生长迅速的动物——它们的成长速度至少应快于驯化者。以人类为例,我们无法等待寿命较长动物的成熟过程。
第三,繁殖地点要求低,能在圈养环境中繁殖。很多动物需要迁徙或到特定的安全地区繁殖,比如熊和羚羊,驯化它们存在困难。
第四,性情温和的动物。天生的掠食者通常性格不稳定,使其驯化变得困难。
第五,相对安静的动物。一些生活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动物容易受到惊吓,逃跑时难以驯化,如狐狸便是一个例子。
第六,具有社会层级的动物。生活在社会结构中的动物更容易与驯化者相处,且容易将驯化者视为新的领导者,从而表现出服从行为。
若将这六个标准应用于人类,您会发现我们实际上相当符合这些驯化的特征。
人类的饮食习惯不挑剔;尽管成长速度不够快,但相对寿命而言,成长周期也算短暂;对于繁殖环境没有特殊要求;性格稳定;并且存在社会层级。
关于人类如何被农作物驯化
通常,驯化的动物会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体型缩小和脑容量减少!
体型缩小是由于与其野生同类相比,驯化动物所需的食物变少;而脑容量的下降则源于生活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缺乏生存挑战,使得大脑容量不再必要,甚至增加了能量消耗。
自从一万年前人类开始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以来,人类的脑容量和体型就开始逐渐降低,两个方面均下降了约10%(不过在过去20年体重开始增加,而脑容量仍在减少)。
小麦的种植并非易事,人类需要进行耕作、清除石块、引水灌溉,并定期除草,但人们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因为这使我们能够获得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