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阿里巴巴 >
阿里巴巴为什么选择在杭州落脚?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6日 15:56:17 阿里巴巴 人已围观
简介马云的引退引发了广泛关注。黄龙体育馆的盛大演唱会后,参与者和观众因角色与心态差异,对他离开的看法各异。然而,不论如何,互联网的江湖仍将继续运转,不会因马云的离去而...
马云的卸任引发了广泛关注。在黄龙体育馆举行的一场盛大演唱会后,参与者与观众因身份与心态的不同,对马云的引退有着各自的解读。尽管马云的离去,互联网的世界依然生机勃勃,人们会发现,没有马云的江湖依然热烈。而尽管马云已不在,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依旧在流传。
最近一段关于马云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这段视频展示了马云在北京国家体育总局时遭到冷遇的场景。事实上,马云曾在北京度过了数年未能如愿的时光,最终选择迁至杭州,才得以开创阿里巴巴的伟业。
为何北京这座政治与文化中心未能留住阿里巴巴?在中国的互联网三大巨头中,阿里巴巴为何唯有在杭州实现了成功?这个问题颇为引人深思。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称为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如果某地具备集中的产业要素,那么在这些要素的推动下,企业会纷纷聚集于此发展。回顾阿里巴巴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相较于新浪、搜狐和百度早早依靠美国资本市场实现财富飞速增长, 阿里巴巴对资本市场的依赖非常有限,并没有通过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来实现快速发展。
与新浪和百度曾经历过漫长的寻找盈利模式的艰难时光相比,阿里巴巴的成长与盈利模式显得十分清晰。在淘宝和支付宝等阿里生态系统内的新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给人们的感觉自然流畅,毫无突兀之感。
这得益于电子商务是建立在现实经济基础上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杭州周边的江浙地区拥有着中国最大的产业链分工体系,温州和常州等地有众多小型加工和制造企业,使阿里巴巴在起步阶段就获得了丰富的企业资源网络。而成熟的民间融资与信用体系使得这里的消费者信任意识较强,更容易接受基于信用的互联网交易模式。
在告别演讲中,马云屡次提到信任,这也反映出阿里巴巴对信任这一经济要素的重视。而北京则缺乏如此发达的民营经济体系,商业氛围相对劣势,导致阿里巴巴无从根植。杭州凭借着信任、民营企业网络等资源,以及相对完善的交通物流体系,充分体现了集聚效应,实现了综合成本的有效降低。
而两地经济模式与政府意识的差异,也使得阿里巴巴无法在北京扎根。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总部,聚集了最为重要的资源。与此同时,北京的金融机构普遍聚焦于传统融资模式,融资保障看重实物资产,融资对象多集中于大型企业。政府的服务意识更倾向于自上而下的管控。
而在杭州,民营企业盛行,江浙地区政府早已认识到实现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性,对民营经济和新经济模式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