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推荐

相关阅读

快讯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硬件测评 > 硬盘测评 >

QLC闪存的实用性探讨:固态硬盘背后的秘密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3日 10:28:13 硬盘测评 人已围观

简介今年7月,东芝与西数推出了96层堆叠3D QLC闪存技术,单个芯片容量高达1.33Tb(166GB),单个封装可达2.66TB。将其应用于2.5寸SSD,实现10TB的容量并不困难。之后,Intel也加入了这一技术的研...

在今年7月,东芝与西数首次揭示了其96层堆叠3D QLC闪存技术,实现了单芯片容量高达1.33Tb(约166GB),而单个封装的容量甚至可达到2.66TB。若将此技术应用于2.5寸SSD,10TB的容量并非难事。

随后,Intel与三星也展示了同样的96层堆叠3D QLC闪存,存储密度显著优于现有的TLC产品。此时,QLC闪存的兴起似乎预示着大容量SSD的普及即将到来。

然而,消费者对QLC闪存却颇有争议,许多人质疑其可靠性及性能相比MLC和TLC的劣势,使其难以广泛应用。
因此,我们将与读者探讨QLC闪存的实际应用及其他与固态硬盘相关的话题。

一、QLC的可靠性虽差 但其未来依旧值得期待

SLC每个单元仅存储1bit数据,只有0和1两种电压变化,使得其结构简单,擦写寿命可达10万次,读写速率在35/25MB/s之间。

每个单元可存储2bit数据的MLC,由于电压变化已扩大至四种,容量在相同面积下可实现SLC的两倍,但其可靠性仅为SLC的十分之一,擦写寿命一般在3000到10000次之间,读写速度降至SLC的三分之一。

而TLC每个单元可存储3bit数据,容量较MLC提升50%,但电压变化更是增至8种,导致可靠性进一步降低,通常只能支持300到1000次的擦写,读取速度虽仍有10MB/s,但写入速度却大幅下降,仅为SLC的十分之一,仅有1.5MB/s。

QLC技术则每个单元可存储4bit数据,存储密度较TLC提升33%,但电压变换增加至16种,使得其可擦写寿命仅为100~150次。目前,各厂商尚未公布单元的读写速度,但预计会较TLC更低。

SLC闪存由于其卓越的可靠性和高于其他闪存颗粒的读写速度,通常用作MLC和TLC SSD的缓存。目前市场上的TLC和MLC SSD,大都模拟8-50GB的SLC闪存作为缓存。我们的日常读写大多在这些SLC缓存范围内进行(也有全盘模拟),但当一次性写入数据超过缓存容量时,SSD的写入性能会显著下降,尤其是TLC SSD在这种情况下写入速度通常只有几十MB/s。(闪存颗粒的擦除速度慢于写入,且SLC缓存用满后需时间才能释放供下次使用)。

尽管各大厂商积极推出搭载QLC颗粒的SSD,但相较于TLC,其仅能提高1/3的存储密度,而寿命却几乎减少接近10倍!

从表面上看,QLC闪存所获得的容量相较于其寿命的损失似乎并不划算。然而,SSD的使用寿命除了闪存颗粒的可擦写次数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SSD自身的容量。


(即便不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传输,系统盘也会产生一定的写入量,主要来源于虚拟内存、浏览器缓存、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的临时文件等。根据各自使用环境的不同,通常情况下每天的写入量大约在10~50GB之间。上表中的使用年限是基于每天50GB写入量测算的)

Tags: SSD  QLC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