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支付宝 >
余额宝改变了谁的利益格局?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1日 09:37:42 支付宝 人已围观
简介余额宝的推出活跃了大量存在银行中的闲置资金,尤其在数亿淘宝用户的推动下,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春节后,关于余额宝的讨论愈加热烈,中央媒体的证券频道负责人率先发表文章...
余额宝的推出,使得存放于银行的闲置资金得到了有效利用。在数亿活跃的淘宝用户的推动下,这一趋势已难以逆转。
春节之后,围绕余额宝的讨论愈加激烈,先是某中央媒体证券频道的负责人发文批评余额宝抬高了融资成本,扰乱金融体系,认为应予以取缔;而后在2月底,中国银行业协会呼吁将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如果这一建议付诸实施,将意味着余额宝中20%的资金将会受到冻结,收益率也将下降超过五分之一。
那么,余额宝真的有必要被取缔吗?它又究竟动摇了谁的利益?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尽管下游产品早已实现市场化,价格受供需影响,但上游要素的价格依然受到严密管控,土地和资金都不例外。利率作为资金成本的标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依然受计划经济的原则支配。
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类似上世纪80年代的现象。当时物资价格存在“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双轨制,催生了大量倒爷;如今资金价格的双轨机制,也让货币市场基金——即人们通常称之为的理财产品——异常普及。
如果我们想回归计划经济的旧路,余额宝不仅不会通过市场价格获利,甚至根本不应存在;如果我们坚持市场经济的方向,就必须承认资本逐利的本性。既然如此,取缔的说法又谈何从何而来?
此外,自2009年以来,银行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既然银行可以通过理财产品将资金转移出资产负债表,既能避开巨额的存款准备金,又能获取市场收益,那么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又何尝不可呢?
多年来,旨在打破金融垄断的《放贷人条例》迟迟未能实施。该条例的核心在于允许自然人进行放贷,而不仅限于银行(近年来还涌现出一些小额信贷公司)。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情况来看,金融垄断及资金价格管制才是融资成本上升的根源。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出现,正是冲击了这种垄断的基本。余额宝上线几月来,资金流向的转变便是明证。
尽管央行近年来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但目前仍然只有存款利率的管制尚未解除,然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对温室效应的路径依赖,使得扎根市场的余额宝难以被包容。中国银行业协会的行动令人联想到去年类似事件:中移动和中联通曾联手工信部,对微信进行围剿。
余额宝的推出,激活了沉淀在银行的一般性存款。这一顺应历史流向的金融创新,受到了数亿粘性极强的淘宝用户的强力推动,已无法阻挡。
Tags: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