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科技圈快讯 > 汽车 >
特斯拉为何免费公开所有专利?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5日 13:10:47 汽车 人已围观
简介伊隆·马斯克 12 岁编写游戏卖了 500 美元,28 岁时以数亿美元出售自己创办的 Zip2 公司,是一位天才生意人。...
以下是重写后的内容: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伊隆·马斯克可谓是商界奇才,12 岁就编写游戏并卖了 500 美元;28 岁将创办的在线内容出版软件公司 Zip2 高价卖给康柏;31 岁又把网络支付公司 PayPal 卖给了 ebay。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并未沉醉于早年的成功,而是将儿时的疯狂梦想逐一变为现实:
他创立了世界首家商用火箭发射公司 Space X,让普通人也有机会进入太空;入主电动汽车制造商 Tesla,完成了汽车巨头们都难以完成的任务;40 岁前成立美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 SolarCity,在多个领域如鱼得水。他还做出了最新的惊人之举:免费公开 Tesla 所有专利。
6 月 12 日,Elon Musk 在 Tesla 网站发布公开信,宣布将免费公开其所有专利。Elon Musk 在声明中称,他曾认为专利是好东西并努力保护,但后来意识到专利对实际创新者更多的是扼杀进步。他甚至觉得获得专利就像中了一张能打赢官司的彩票。
此举让那些在“专利为王”时代“此路是我开”的伟大公司显得狭隘:如高通,其总部镶嵌着 1400 多项专利的墙,显示出土豪般的炫耀心理;如瑞士诺华制药对印度仿制药的专利诉讼,不顾艾滋病患者的死活;如苹果和三星,每年上演互掐的无聊戏码;甚至看似“不作恶”的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也露出了只为专利的狰狞面目;更不用说车界每天发生的各种外形、线条之争,相比之下实在太没技术含量了……
开放和分享的成功
Tesla 的成功,曾被业界归功于互联网思维,而 Elon Musk 开放专利的举动,也体现了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分享”的精神。Elon Musk 称,在创办 Zip2 时,他就尽量避免专利作恶。而在创立第三家公司 Space X 时,各方的支持让他感受深刻:
他曾策划把小型实验温室发射到火星的“火星绿洲”项目,但发射成本过高。于是他用卖掉 PayPal 的钱启动了低成本火箭发射计划。虽然他是外行,但业界技术精英纷纷为他的大胆创想所感染。而 NASA 也向他们开放了“阿波罗计划”的部分技术,美国空军提供了测试场地。
在这个计划中,他们不求最新,但求最实用。主发动机技术是 60 年代的,整体设计源自 TRW 公司,喷注器来自 NASA 的阿波罗计划登月舱下降段发动机……如果这一切都要用购买专利解决,显然不会有最终的成功。经历 3 次失败后,2010 年 12 月 8 日,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成功将“龙飞船”发射到地球轨道,这是全球首次由私人企业发射到太空。猎鹰 9 号火箭的标准发射费用为 5400 万美元,低于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三号乙火箭的 6000 万美元。
实际上,这种“自由、平等、开放、分享”的精神在德国已得到验证:2010 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凯普克创立了 StreetScooter 街头滑板电动车公司,联合上百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组成联盟,涵盖了电动汽车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凯普克将研发工作拆分成多个分支项目,每个项目由一个“领导工程小组”负责,联盟成员发挥各自所长。在 12 个月内,合作者根据特长加入不同的工程小组。“街头滑板”的第一款原型车成功问世,并在 2011 年 9 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展出。2013 年 8 月,街头滑板向德国邮政交付了第一辆邮政运输车,售价仅为 1.5 万欧元,却能每天行驶 120 公里、起停 200 次、一年工作 300 天。到 11 月,已有 50 辆车投入运营。
电动汽车也能开源
Tesla 的成功,或许进一步坚定了 Elon Musk 公开专利的信念。一方面,Tesla 采用的电池技术是与松下合作研发的;另一方面,Tesla 拥有的 160 多项专利主要集中在电池管理方面。这些技术若不广泛应用,其价值难以完全体现。尤其是充电系统,更是一个社会化工程,仅靠 Tesla 一己之力无法完成充电网络的布局。
他在信中写道:“特斯拉曾担心大公司剽窃技术并打压自己,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事实是,大公司的电动汽车项目规模很小,销量占比平均不到 1%。相信特斯拉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商以及整个世界都将受益于共同快速发展的技术平台。”
在 IT 和互联网界,有很多开源的成功案例:80 年代,IBM 开放技术标准,使大量 PC 兼容机厂商蓬勃发展,围绕 IBM PC 和兼容机的应用软件也相继开发出来。而王安电脑公司因不兼容 IBM 标准被淘汰。Linux 操作系统的作者林纳斯·托瓦兹免费提供该系统,连微软 CEO 史蒂夫·鲍尔默也承认 Windows 在网络服务器市场上败给了 Linux。谷歌以 Linux 为内核开发出 Android 操作系统,并免费提供给硬件制造厂商,使其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移动操作系统。先免费扩张圈地,再精耕细作推出收费服务,是许多互联网公司的生存发展之道。
目前,电动车销量较少,Tesla2013 年销量约为 2.25 万辆,日产聆风自 2010 年 10 月上市以来销量刚超过 10 万辆,而全球燃油车销量则达 8284 万辆。本来就势单力薄,如果在配套设施和充电技术上再不兼容,推广起来就更困难了。相比之下,即使 Tesla 能在 2016 年如约推出 genIII,将成本控制在 3.5 万美元左右,与聆风一较高下,作为独立汽车厂的 Tesla,所承担的成本压力也更大,如投资 50 亿美元的超级电池工厂、扩产的巨大投入等。在这种情况下,开放专利表面上看是让竞争对手占便宜,但竞争对手在使用 Tesla 专利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 Tesla 技术的普适性,使其在未来标准制定中占据有利地位。国内的 BAT 大战与 Tesla 相比,段位实在太低了,也许还差着 100 个潘石屹的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