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品牌 > 腾讯 >
微信收费传闻中隐藏的利益纠葛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9日 08:05:50 腾讯 人已围观
简介近日,关于微信收费的传言引发热议,令人困惑的是为何微信在不盈利的情况下对通信运营商造成如此冲击。支持收费的观点认为,韩国已有类似先例,且频繁的信令消耗了大量网络资...
近期,关于微信收费的讨论热度不减,这让人疑惑,为何这么多运营商会对这一免费应用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呢?
支持收费的声音主要基于韩国的相关案例,认为频繁的信令会占用过多网络资源。而反对者则指出,韩国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种做法,认为运营商应坚持网络中立。中间的建议则是暂时持观望态度,让市场来决定。
在韩国的现实情况中,尽管韩国通信委员会已表示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运营商实施流量管理,但由于这一政策遭到强烈反对,截止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家移动运营商提出申请,而后续也未有新政策出台。同时,新任女总统对网络中立的支持也为这一局势增添了变数。因此,所称的韩国先例,反而只显示出他们同样在面临争议和博弈,而作为限制OTT服务合理性的有力证据,实在不够充分。
《第一财经日报》的分析指出,这场关于微信收费的争执,表面上看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分歧,深层而言,其实是垄断与自由竞争之间的较量。
虽然微信的技术特性使其在信令方面频繁,大量占用网络流量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一方面,四代网络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历史上个人电脑上的P2P下载亦存在类似问题,却并未因此加收费用。
造成公众恐慌的真正原因在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运营商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并不理想,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遭到了直接冲击。作为上市公司,运营商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内部面临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压力:内忧是由于中国电信频繁打折促销,迫使一向稳固的中国移动也不得不推出促销活动;外部则是话音及短信业务正在被OTT产品所取代,尤其是微信在短短两年间就吸引了3亿用户,这让运营商感到了语音和短信业务可能会骤然崩塌的危机。
微信的对讲功能设计初衷应当是为了避免与传统业务的直接竞争,技术上推行实时对讲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实时对讲功能上线,如果语音和短信业务不降价,传统业务将会承受巨大压力。
至少在当前阶段,中国的运营商所面临的显然不是资源不足,而是机遇与诱惑的过多。有一位前运营商高管曾对此直言不讳:他们的企业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问题在于业务繁多却无精髓,虽各有盈利却无法形成强劲业务。在互联网的赢家通吃的背景下,运营商再也难以感受到市场中的霸主地位。
运营商们在互联网业务上几乎都在竞争,对比之下,为什么他们无法与腾讯等OTT公司抗衡?这根本在于市场准入的保护看似利好,却抑制了企业的竞争意志,导致在市场上缺乏应有的敏感度和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