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汽车快讯 > 特斯拉 >
中国车企的成功并非依赖抄袭特斯拉专利,这种说法毫无依据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7日 23:38:28 特斯拉 人已围观
简介比亚迪最近完成了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标志着其在行业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成就不仅令人自豪地体现了比亚迪的实力,也代表了整个中国汽车品牌的进步。然而,中国汽车品...
日前,比亚迪成功实现了其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这一时刻不仅令比亚迪引以为豪,也令所有中国汽车品牌感到自豪。
然而在自豪的背后,中国汽车品牌一直困扰于一个魔咒。2014年6月12日,马斯克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我们所有的专利属于你》,他宣布特斯拉将开放所有专利。
自那时起,每当新品牌在国内推出或发布新技术,即使销量颇丰,依旧能听见“完全依赖特斯拉开放的专利”的声音。
那么,中国汽车制造商是否真的盗用了特斯拉的专利?它们真的是“抄袭者”吗?
新加坡咨询公司GreyB的数据显示,特斯拉共有3404项专利,其中2397项仍处于有效状态,约占总数的70%。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专利并非全部开放,真正公开的仅为361项,去掉重复和相似项后,剩下222项。这一数字相比特斯拉超过3000项全球专利总数,显得微不足道。
在这222项有现实价值的专利中,外观设计占9项,技术发明则多达213项。
外观设计专利显然无法复制,想象一下,如果有公司用皮尺测量出与特斯拉一模一样的车型,那几乎相当于“抄袭”,这必然会引起法律行动。
至于技术发明专利,我们可以将其分成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人机交互及充电桩六个领域。具体数量为:电池55项,电机9项,电控95项,整车制造43项,人机交互9项,充电桩2项。
那么,中国企业是否复制了特斯拉的电池技术?答案是否定的。从时间上说,特斯拉与国内企业并不在同一发展节点。
早在1991年,索尼公司便推出了全球首款商业化的锂电池——18650圆柱电池。2008年,特斯拉Roadster上市,搭载了7000颗松下生产的18650电池,这一做法令业界震惊。
到了2017年,特斯拉与松下合作推出了21700圆柱电池,并将其应用于Model 3,单体容量相比18650提升约50%。
2020年9月,特斯拉在电池日发布了46800大圆柱电池,单体容量较21700增加5倍,尽管该项目的进展非常缓慢。
Tags: 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3